全球氢氧医学发展历史及中国氢氧医学的贡献

“氢氧医学”或“氢医学”是一门新兴学科。氢分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抗氧化、抗炎症作用,以及携氧弥散等特点,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。

 

很多年来,抗氧化一直是热门课题,从而产生了很多“抗氧化”药物,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。这是因为体内自由基有两种,一种是生理性的,在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,一种是毒性的,引起氧化应激反应,对人体各系统的平衡产生破坏作用,导致多种疾病。

 

当人们发现,氢气可以选择性清除活性氧自由基(ROS)尤其是羟基(·OH)时,因为后者与许多病理状态(包括癌症)的发展有关,因此全球很多研究机构开始关注氢医学的发展。

 

在我 国,清代名医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就有“炉心有氢气,腹中亦有氢气,黄者能引氢气上达于肺,与吸入之氧气相合而化水,又能鼓胃中津液上行,又能统摄下焦气化···”的记载,说明中国古人已经意识到氢气对人体的益处。随着外国科学家对氢氧医学研究加深,一批中国科学家也开始涉足氢氧医学领域。

 

截止目前,中国氢氧医学后发先至,率先将疾病研究范围拓展到肿瘤放化疗副作用、神经系统疾病、睡眠障碍、肺结节、过敏性鼻炎等领域,并积累大量高价值SCI研究论文。

 

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全球氢氧医学发展史及中国氢氧医学的贡献

 

“氢氧吸入”实验

 

人类研究氢气生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89年,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经将豚鼠放在氢氧混合的玻璃罩内,观察动物对氢氧气的反应。

 

而人类真正将“氢氧混合吸入”法用于人体,则在100多年后的1937年,英国科学家Case E M等人把氢气作为潜水呼吸气体进行人体试验。他们将受试者暴露于1.1MPa压力下,进行氢氧混合吸入,并未发现不适。

 

1943年,因为氦气提取难度太大,而氢气更容易获取,瑞典工程师Arne Zetterstrom等人,提出用“氢氧混合吸入”替代“氦氧混合吸入”的方案,将氢氧混合吸入用于潜水,进行水下40米、水下100米的潜水实验。

 

 

瑞典工程师Arne Zetterstrom进行氢氧吸入实验

 

在此之后,以美国、法国、瑞典等国的科学家又进行了多次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,没有发现氢氧吸入不良反应。【1】

 

氢氧医学实验

 

1969年,美国Levitt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发表论文,报告肠道菌群产生氢气的研究结果,显示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结肠每分钟产生氢气0.06~29mL(平均0.24mL),认证了人体自身产生氢气的事实,也说明了氢气的安全性。【2】

 

1975年,美国Baylor医学院和A&M公司的Dole等人在《科学》杂志上报道了氢氧混合气对癌症的作用:紫外线诱导的皮肤鳞状细胞癌裸鼠模型,在氢氧混合气环境下, 肿瘤明显缩小。【3】

 

2005年,Miz公司的Yanagihara等人报道,氢分子可以减少大鼠的氧化应激,这一发现极具开创性,直接证明了氢分子潜在的医学价值。【4】

 

2007年,日本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在《自然医学》上发表论文,表明氢气对大鼠脑梗死模型具有明显治疗效果。【5】


2007年,氢氧医学论文发表到Natrue medicine

 

实验报道,吸入氢气可以缩小大鼠脑梗死面积,该实验进一步指出:氢气具有特异性清除 (·OH)和过氧亚硝酸盐的作用,但不影响氧化氢或超氧化物。这一结果引发了医学领域对氢氧医学的兴趣。

 

氢氧医学在中国

 

氢氧医学在国际上的发展,同样引起国内专家的重视。

 

2011年是全球氢氧医学发展的分水岭,这一年,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吴孟超院士团队发现了氢能防护肝损伤,抑制导致肝硬化和干细胞代偿性增生的过程。【6】也在这一年,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夏照帆院士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氢复苏概念,得到关注。【7】

 

另一个重大拐点是2014年,这一年,钟院士团队加入高浓度氢氧医学(66.6%氢气+33.3%氧气)研究领域,组织开展了多项COPD相关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,提出氢氧医学“属于病因治疗”、“主要针对慢性疾病”等重要研判,为氢氧医学的发展指出方向。此后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高浓度氢氧医学研究的项目和经费逐步增加,取得丰硕成果。

 

从2014年开始,我国三甲医院百强榜单中,大约有50多家医院开展各类实验研究,这些医院包括国内顶尖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、北京协和医院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,临床研究项目包括:

 

过敏性鼻炎、AECOPD(慢阻肺急性发作)、稳定期慢阻肺、重度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尘肺、大气污染项目等。

 

基础实验则包括:

 

脊髓损伤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、哮喘、全脑缺血、小肠损伤、新生儿脑损伤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、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、肝缺血再灌注损伤、青光眼、心肌肥厚、多发性硬化、肾结石、芥子气中毒、视网膜炎、过敏性鼻炎、白内障、青光眼高眼压、葡萄膜炎、百草枯中毒、肿瘤体外研究、动脉粥样硬化、LPS肺损伤、肺纤维化、COPD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肺动脉高压、毒品成瘾、肺癌、抑郁症、睡眠呼吸障碍、有机磷中毒、爆炸性耳聋、突发性耳聋、尘肺、肺癌体外研究、噪声性耳聋、大肠癌、前列腺肥大、胰腺炎、脑卒中、脓毒症、间质性肺炎、放射性肺炎、脊髓ELENNS打击伤、血管性痴呆、急性肺损伤、帕金森症、慢性心衰、黑色素瘤、淋巴瘤、雾霾损害、心肌干细胞保护、骨质疏松、烧烫伤等。

 

2015年,我国颁布国家标准,规定氢气为食品添加剂,确认人体摄入氢气的安全性,继而促进了中国氢氧医学的快速发展。

 

2016年4月,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办公室建立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,钟南山院士、夏照帆院士、白春学教授、孙学军教授、钮善福教授和王西安副研究员成为首批进站院士专家,中国氢氧医学研究体系初步建成。

 

2019年6月,徐克成院长《氢气控癌:理论和实践》出版发布会在广州举行,这是全球率先聚焦氢氧对抗癌症课题的学术著作,吸引了500多位医学工作者、媒体工作者、氢氧气雾化机RWE患者,各地癌症协会领导等慕名而来。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、倪家缵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、汤钊猷院士表示祝贺,并给予高度评价。

 

 

《氢气控癌》发布会盛况

 

2020年,新冠肺炎爆发,氢氧机紧急驰援全国抗疫一线,并被国家三次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。新华社、人民网、央视网等权威媒体大力报道该壮举,新冠患者使用氢氧机的画面甚至还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。氢氧医学作为一项新兴医学,以“抗疫利器”的形象蜚声海内外。

 

 

试行第八版诊疗方案(部分)截图

 

2020年9月,包括93岁的消化病泰斗巫协宁教授、肿瘤治疗专家金冠球在内,多位医学权威齐聚上海,分享自己作为医者为患者“试用”氢氧机的感受,引起国内医学界 讨论。

 

氢氧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列表如下:

 

  

参考资料:

【1】Dole M, Wilson FR, Fife WP. Hyperbaric hydrogen therapy: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cancer[J]. Science, 1975, 190(4210): 152-154.

 

【2】Levitt MD.Production and excretion of hydrogen gas in man .N Engel J Med,1969,281(3):122-127.

 

【3】Dole M.Hyperbaric hydrogen therapy: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cancer.Science ,1975,190(4210):152-154.

 

【4】Yanagihana T Electrolyzed hydrogen-saturated water for drinking use elicits an antioxidative effect :a feeding test with rats.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,2005,69(10):1985-1987

 

【5】Osawa I .Hydrogen acts as a therapeutic antioxidant by sleectively reducing cytotoxic oxygen radicals Nat Med,2007,13(6):688-694.

 

【6】Zhou W The protective role of hydrogen-rich saline in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in mice .J Hepatol ,2011,54(3):471-480

 

【7】Xia ZF , Hydrogen resucsitation,a new cytoprotective approach.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,2011,38(3):155-163


版权所有 © 杭州未毫氢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

浙ICP备2023002573号-10

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东方君悦大厦2幢306室

0